影响混凝土泌水的五大因素
混凝土拌合物经浇筑、振捣之后,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伴随着粒状材料的下沉所出现的部分拌合水上浮至混凝土表面的现象,叫泌水。描述混凝土泌水的指标有泌水量(即混凝土拌和物单位面积的平均泌水量cm3/cm2)和泌水率(泌水量/混凝土拌和物含水量)。
影响混凝土泌水主要有以下五大因素:
一、水泥对泌水的影响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比表面积、颗粒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
1、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所配制的混凝土凝结时间就越长,且凝结时间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成倍地增长,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之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
2、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颗粒分布中细颗粒(<5μm)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就越少。较少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致使内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运动,混凝土泌水越严重。
二、骨料对泌水的影响
1、细骨料偏粗,或者级配不合理,引起细颗粒空隙增大,自由水上升引起混凝土泌水,是混凝土产生泌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2、骨料含泥较多时,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粘土中的粘粒会包裹水泥颗粒,延缓及阻碍水泥的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结,从而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
3、粗骨料的级配不良时,会致使混凝土和易性变差,进而导致混凝土泌水。
三、外加剂和掺合料对泌水的影响
1、对一些有大流动性要求的混凝土,如泵送混凝土,通常采用掺减水剂和泵送剂等办法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但必须是适量的。如果减水剂掺得过多,会使混凝土在施工时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
2、含气量对新拌混凝土泌水有显著影响。新拌混凝土中的气泡由水分包裹形成,如果气泡能稳定存在,则包裹该气泡的水分被固定在气泡周围。如果气泡很细小、数量足够多,则有相当多量的水分被固定,可泌的水分大大减少,使泌水率显著降低。同时,如果泌水通道中有气泡存在,气泡犹如一个个塞子,可以阻断通道,使自由水分不能泌出。即使不能完全阻断通道,也使通道有效面积显著降低,导致泌水量减少。随着混凝土含气量的提高,有利于减少混凝土的泌水。但含气量增加,会使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实验表明,每增加1%的含气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5%左右。因此,在满足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含气量,以达到减少混凝土泌水的目的。
3、粉煤灰中有玻璃体和海绵体状态的细小颗粒,劣质粉煤灰的海绵体含量较高。原材料拌合后,海绵体逐渐吸入混凝土中的游离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增加。当水泥石晶体开始形成时,微小晶体填充海绵体的空隙,挤出其中的游离水,从而形成泌水。
4、当水胶比大于0.5时,用细磨矿渣作掺合料,因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减少,矿渣的水化速度较慢,且矿渣玻璃体保水性能较差,往往会加大混凝土的泌水量。
四、配合比对泌水的影响
1、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
2、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过多,或者缓凝组分掺量过多,会造成新拌混凝土中大量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导致严重泌水。
五、施工对泌水的影响
1、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泌水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振捣。振捣过程中,混凝土拌和物处于液化状态,此时其中的自由水在压力作用下,很容易在拌和物中形成通道泌出。
2、对于泵送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压力作用会使混凝土中气泡受到破坏,导致泌水增大
3、混凝土每层的浇注高度对泌水也有较大影响。对于剪力墙和立柱等钢筋密集的部位,每次浇注的高度应小于50mm,大于50mm容易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到位,形成泌水。
思伟软件,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控制系统TGL一机双控+远程控制,砼立方ERP管理系统,砼行APP物流管理软件,混凝土行业砼生态整体解决方案!18017309090
推荐阅读:
【问】混凝土搅拌站怎么迅速辨别河砂、鹅卵石机制砂以及混合砂?
【问】混凝土砂的细度模数和配合比设链接计公式为何这样算?砼学实战录
【问】混凝土出现裂缝怎样规避?现有技术为何不可避免?砼学研究所
【问】如何在中低强度混凝土,设计自密实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
【问】夏季如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思伟软件搅拌站控制系统新模式
【问】高性能混凝土养护方法有哪些?混凝土,搅拌站系统,思伟软件
【推荐阅读】
2、解放调度、释放产能,砼行APP无接触自助小票打印机开启新时代!
4、疫情后基建大潮已来,思伟软件一机双控开启搅拌站控制系统新模式!
5、从竞争、需求、进化视角分析,为什么混凝土搅拌站要用砼行!
6、疫情是一道分界线,2020年混凝土行业面临挑战的几点思考
16、搅拌站控制系统哪家好?思伟软件一机双控+远程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17、疫情后时代,混凝土搅拌站系统首选思伟软件TGL一机双控!
21、混凝土+互联网才有未来!思伟砼行APP破解混凝土行业发展困局
23、搅拌站(楼)控制系统新模式!思伟软件一机双控+远程控制系统
Copyright © 砼车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4852号 | 沪ICP备18019055号-6